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聚焦 > 高度关注 2016年或成跨境医疗启航年
  跨境旅游同时消费当地的健康管理、医疗体检、整形美容等产品,由于服务体验优质,大众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跨境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新增长点。美国市场咨询公司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研究报告称,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100亿美元升至300亿美元,呈现17.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跨境医疗绝非有钱人专享
  
  早在2008年,万科董事长王石选择在日本完成心脏6个支架手术。为什么他不选择国内医院而是移向日本?
  
  以下是他的自述摘要:“2008年9月6开始,我两次心肌梗塞,一次病危,四次心血管介入造影手术,在三个主要心脏动脉处装了6个支架。整整两年后,我选择去日本看病,我的朋友张丽玲,告诉我日本神原纪念医院是日本最好的心脏病医院,堪称世界一流。
  
  这个医院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心脏病专家。目前国内查看心血管状况最可靠的手段是心血管照影,心血管造影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切开动脉血管无论如何是很吓人的,但是张丽玲告诉我在神原医院做造影是用不着切开动脉血管的,这是驱使我去日本检察心脏的最重要的原因。”
  
  功成名就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这一跟随自己一辈子的“项目”和“工程”,雄厚的实力也让他们有了新的选择。胡润财富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5月,中国内地600万资产高净值人群数量约314万,中产阶级的人数超过1197万——为优化自身医疗服务体验、优化医疗质量而升级消费,让出国看病、体检、美容开始成为中产阶层乐于为之消费、买单的项目。
  
  但是,跨境医疗绝非仅是有钱人专享。
  
  欧美国家流行消费海外医疗服务发生在10年前。苦于发达国家高企的诊疗费用,欧美国家的国民更热衷在周边一些小国家做一些整容、小手术的轻症治疗,比如英国人会去费用较低的欧亚国家整容、补牙;德国人去东欧医疗旅游;意大利人去德国看病,甚至可以刷自己的医保卡;美国人热衷于前往哥斯达黎加整容,价格便宜一半。
  
  如今迅猛发展的全球跨境医疗不再拘泥看病转诊,人们的需求更多样化,转而消费更丰富的医疗服务。互联网技术慢慢渗透市场,远程问诊走向大众。不用出国便能消费到国际医疗资源,获取国际权威医院获取第二诊断建议。
  
  据海外医疗服务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以来中国患者赴海外就医数量比年初突增三倍,预计一两年内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报告指出:到2020年,仅以体检为目的赴日的中国游客每年预计将超过31万人次,日本医疗旅游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5507亿日元(约合302.8亿元人民币)。
  
  “革”传统医疗行业的命
  
  通过互联网,两位中国首富正在悄然“革”传统医疗行业的命。
  
  2016年1月初,王健林宣布万达集团投资150亿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大刀阔斧迈向高端医疗。马云则一方面布局医疗支付,一方面布局新医疗体系。腾讯、百度也通过投资、自建平台等各种方式布局医疗领域。
  
  随着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深化,2016年医疗市场还将释放更大需求。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研究机构在2015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按照马云自己的话来说:“由于我们今天的雾霾,由于我们的水,由于我们的食物,十年以后,中国人将会生很多的病”。
  
  既然要看病、预防得病,自然离不开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国内糟糕的医疗服务体系正迫切等待一场升级。然而,完成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往往小火慢炖,升级完成时间仍不确定。
  
  于是,国内的医疗体系更加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第一,看病效率低。预约名医名院困难、还要和黄牛号贩子一争高下;
  
  第二,服务体验差。挂上号好不容易看了医生,得到的服务体验更为糟糕。
  
  第三,预防保健体系缺乏。国内患癌概率高,防癌需求旺盛,但常规体检机构不能满足癌症早筛查等火爆需求。
  
  于是,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决定不再忍受这种现状,他们愿意花费稍高,甚至低于国内的价钱,消费更优质的医疗资源配置,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一场由中产阶层引领的医疗消费升级风暴正在刮来。
  
  投资圈高度关注,2016年或成为跨境医疗行业启航年
  
  在春雨医生、大姨吗、平安好医生等移动健康App成功诞生之后,健康大数据、健康管理、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业内认为互联网医疗2016年将步入下半场,市场新的波动增长点,离不开全球移动医疗健康资源、医疗产业链的整合及优化。2015年底,互联网医疗投资市场慢慢转向理智冷却。
  
  2016年,就在全世界预期中国宏观经济面临长下行压力下,医疗行业的未来正被大量资本看好。经济不好,大家更会把每一笔钱花得更有价值。消费医疗服务乃人之常情,这一市场强需求,不会被经济大势影响,且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医疗服务领域依然将是投资重点。
  
  早在2014年,主打“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的盛诺一家获得红杉资本A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红杉资本团队表示“海外医疗肯定有很大需求,远比今天的要大。此番投资并没有短期回报预期,主要追求长期成长及品牌效应。”
  
  2015年7月,春雨移动健康“春雨医生”控股公司“春雨国际”,主打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平台,完成A轮1500万人民币融资。
  
  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SRI)公布,2013年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全球市场初具规模,未来国内跨境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
  
  在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颁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鼓励整合优化线上线下资源服务,提高经营效率。就这样,跨境医疗开始搭上国家战略发展的“顺风车”。
  
  政府作为社会的操盘手,开始了一场更大的跨境医疗布局,国内刚刚启航的跨境医疗市场,正在酝酿一个巨头出现。
  
  中国市场即将诞生下一个跨境医疗巨头
  
  目前,国内跨境医疗市场尚处蓝海,各路资本暗流汹涌,每天都有新成立的现象级公司,每天也都有黯然收场的创业团队,而整个市场当前都在酝酿一个巨头出现。而它会是谁?
  
  第一种可能:不断优化线下服务的中介机构。
  
  目前国内从事跨境医疗行业的有上千家公司,大多数为类似传统留学中介一样的服务机构。他们以线下服务为圆心,收取服务费,为用户推荐海外医院、帮助完成预约、翻译整理患者病历,办理签证机票、甚至提供海外医学翻译服务。
  
  这类的机构和中介一样收取服务费,但是价格并不透明,通常十几万、几十万不等。
  
  业内“历史”悠久的是盛诺一家、优翔国际、迈德瑞、厚朴方舟。但称得上大哥级别的当属“盛诺一家”,专注出国诊治癌症方向,签约下来的医院都是顶尖级医院,服务口碑甚佳。
  
  第二种可能:打开中国国内市场的海外医院办事处。
  
  业内除了传统中介服务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外资机构的中国办事处,各自实力不同。像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等名医院均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试图打通国内医院转诊通道。他们各自推出的主打癌症、儿童病、血液病等领域转诊产品,受到很多信任国际大医院的患者欢迎,对国内外医疗界交流学习也是功不可没。如果一个海外医疗集团能在中国市场完全打开,除了高成本进行本土落地运营外,还需要做政府关系,更多优势集中在聚合单一机构医疗资源。
  
  第三种可能: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的平台级产品。
  
  注重整合线上资源、打造线下服务的平台级产品,当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脱胎于国内移动健康霸主春雨医生的“春雨国际”,后者主打“互联网线下医疗服务”。筛选全球医疗供应商,包括医院、医美机构、体检机构、牙医诊所等。
  
  春雨国际的运营思路为:于线上聚合信息和全球供应商,线下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最终用户回国后,再由春雨医生平台上的优质私人医生负责后续服务工作,完成交易闭环。
  
  根据财报显示,春雨国际运营半年时间,各项交易数据、全球供应商增长率相当于传统境外医疗中介机构2年之久。未来春雨国际还要整合,引流春雨医生9000万用户、42万医生资源,建立海外医疗机构管理系统、落地更多春雨国际诊所打造海内外医院交流服务。
  
  互联网行业每一个巨头的成长和成功,都需要时间的见证。在尚处蓝海的跨境医疗行业谁最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