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提出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原则及六大任务、四大措施。
据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国道地药材产区共建成和在建20个达到《指引》要求的集中仓储库房。
中国仓储协会中药材仓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春录表示,过去,中药材来源可追溯性一直是药品生产采购链条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指引》印发后有望加速药材流通前端的“身份”认定,让假劣药材无处藏身,便于药品生产企业采购甄别。
认定身份从产区开始
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2个部委《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发展目标。
事实上,商务部接管药品流通职能后就关注到了中药材流通问题。2013年,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委托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23个地区中药材的物流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完成《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14年底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曾在出席首届中国中药材物流大会时指出,按照国务院规划,我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在2020年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流通环节的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二是建设25个物流基地,初步形成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三是推动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与中药材追溯体系无缝对接。商务部将力推建成以中药材产销区为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实现大宗药材和贵细、毒麻、限剧中药材集中仓储。
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主任温再兴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流通基本处于“小、散、差”的状态,远远落后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仓储设施落后、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等多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虽然不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中药材制假售假行为,但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没有改变。当前亟须从流通的组织方式、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养护技术、管理法规与相关标准等方面实行根本性的变革,加快建立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从《指引》可以看出,中药材物流基地有四大服务功能,即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核心功能、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配套功能、初加工与包装服务延伸功能、销售与融资服务增值功能。
王春录表示,进入物流基地仓储库房的中药材首先要通过包括农残、重金属含量以及二氧化硫等相关检验检测,然后进行规范化产地加工、包装、赋码,入库后进行科学、环保的养护,最后出库时每一件药材都具有唯一的可追溯性编码身份。
规范化关口前移
我国早在第一轮药品GMP认证时即同步开展了药品流通企业的GSP认证,药品流通行业由此在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上获得迅速提升,涌现出国药、上药、九州通等一批全国布局的流通企业,其现代化物流体系和仓储库房获得肯定。
据了解,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20个中药材集中仓储库房参与者中既有中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也有社会资本。王春录强调,建设第三方中药材物流基地就是再造一个法人责任主体,通过物流基地对入库药材的把关,重金属含量、农残等超标的不合格药材不得入库,以及对合格药材入库后的在库质量保障,从而成功避开直接对药农、药商分散存储药材的管理难题。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中药材领域混乱问题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药材种植前端是农副产品生产,这就难免出现种子选取、药材种植不规范,产地加工质量不可控等问题。葵花药业副总经理刘菲菲认为,此次商务部以建立中药材物流基地为突破口将中药材规范关口前移,对中药材流通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不合格的药材不能入库,还可促进中药材种植环节的规范化。
对于物流基地建成后,如何让药农、药商自愿将药材存入基地库房进行统一管理这一问题,王春录表示,需要将市场手段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即政府支持,金融配合,政府监管。
政府支持,就是当地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划》的文件精神,对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的企业,按照三农资金给予支持;对药农及药商存入基地的药材给予一定的存储费用补贴。
金融配合,即引入仓单抵押机制。药农再生产需要资金,但在药材价格没有达到药农心里预期的情况下,药农可将药材入库,将仓单进行抵押贷款,先获得生产资金。
政府监管,则通过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安全可追溯。对虫、霉、品质不好的,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等超标的拒绝入库,这样的药材没有追溯码。如果生产企业能够做到没有追溯码不采购,将对违规种植药材形成倒逼机制。
一位中药界专家表示,长期以来,中药材仓储、前处理一直是药材流通的薄弱环节,中药材的重金属含量、农残超标对药品质量影响很大,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也让中药企业吃了很多苦头,建立中药材物流基地如果能缓解上述问题,则对中药行业来说是福音。
相关担忧待除
据悉,陕药集团、英特集团、天士力等企业已介入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处于了解、观望状态。业界普遍认为,建立中药材流通基地,重塑中药材流通体系,对提高中药质量有着重大意义。然而,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当前业界也存在一些担忧情绪。
“担忧一:集中存储会不会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形成垄断?
《指引》明确,每个物流基地应以年产药材2万吨以上的地市为核心,服务半径为200公里左右。尽管三七价格暴涨事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是业界这方面的阴影并未散去。一家中药企业负责人表示,中药材物流基地都建在道地药材产区,在企业逐利的前提下集中仓储会不会引发囤货、价格暴涨现象?
针对这一担忧,王春录说,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就是再造一个法人责任主体,提供的是第三方服务,药材的所有权还是归药农、药商、企业,所以不会造成囤积居奇。相反,基地建设有利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抑制药材暴涨暴跌。
“担忧二:社会资本经营专业性够不够强,能否放心采购?
《指引》明确,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主体应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市场开办与管理企业、中药材电子商务企业、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或其他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据悉,目前社会资本参与热度较高,有的已成功落地。一位中药界专家认为,中药材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集中仓储涉及检验检测、加工、养护等多个专业领域,应该对参与基地建设者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
刘菲菲表示,中药材价格垄断、暴涨暴跌是业界最为惨痛的记忆,也是业界对中药材基地建设最为担心的问题。有些药材品种产地特别集中,因此希望在政策大面积推动的同时出台配套约束政策,规避政策风险。
业界资深专家干荣富指出,中药材流通处于中药产业链上游,近年来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农残超标,以次充好,价格操控问题时有发生,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候,建立中药材物流基地大方向正确,并且非常有必要。不过,在政策推进中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文件。